第(3/3)页 要知道文武有别,武官的顶子可远远没有文官的值钱,而且脱武就文,这可不是随便的一个大臣三几句话,就能轻易办到的。 唐绍仪比何长缨大了近十岁,又是留美学童,而且在汉城这个穷乡僻壤一呆就是十年,又有袁世凯的照顾,也不过弄了一个文四品的鸳鸯补子而已。 何长缨心中晒笑着想,这个李鸿章还真是留我留上瘾了,上次说我都没答应,这次又提这事儿。 “中堂,朝鲜的事儿,其实就是我大清和东洋之间此消彼长的事儿;泰西各国来我大清,不过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银子,沙俄虽有野心,然而它在欧洲自身就乱成一团麻,国内矛盾四起,暂时根本无力东顾;只有东洋,才是咱大清的心腹大患!” 何长缨烟瘾来了,忍不住抽出一支烟点上,边吸边说:“此次朝鲜之战,稍有不慎就会成为清日两国的国运之战;胜了,东洋从此一蹶不振,假如败了——” 何长缨幽幽的说着话,听到‘败了’两字,连李鸿章的心中都重重的打了一个哆嗦。 “东洋地少人稠,面积接近于三个安徽,可是人口却有五千万,这种情况注定了它们对大6的领土,有着不可竭制的贪婪**;这样一头海上凶兽,一旦让它吞并了朝鲜,甚至通过战争撷取到更多的利益,长成一头恐怖巨兽,那么我中华至少将会被它恣意凌辱半个世纪,数亿国民因为这头灭绝人性的野兽而颠沛流离,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” 何长缨把烟头丢在水磨青石地上,用脚重重的碾灭,狠狠的说道:“中堂,不去平壤,不和东洋鬼子打几仗,我不甘心!” 李鸿章很认真的看了一会儿何长缨。 这个肥西的小老乡,去朝鲜,不像叶志那样,是被自己逼着去的。 也不像刘铭传那样,借病为托词,直接拒绝去。 更不像自己大儿子那样,是赌着一口硬气,要证明虎父无犬子而去的。 他之所以去,不是为了升官财,不是为了博虚名,而是为了能真正的和东洋人打一场,为了卫戍国疆。 这样的人,他李鸿章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到过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