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死道友就好:“如果换做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叔在和所有人说,我已经写了五年的网文,终于成神,大家会对他敬佩,但现在,我所能感受到的只有震惊,一个高中生写了五年的小说,忽然词穷……” 眨眼间,实体作家站出来不少。 当然,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许意搬来了前世的鸡汤,但实际上,让这么多实体作家在转瞬间倒戈的并不是什么人生哲学,而是那句“这已经是我写作第五个年头了”。 谁都有嫉妒。 凭什么你许意就能写一本红一本,我们写本畅销书得积累个好几年? 若不是文艺青年的节操,他们早就攻击许意了,不过现在,他们对许意更多的是同情,甚至是拿出了前辈的态度来看待他,五年啊,原来你小子也有当年,也不是从娘胎里蹦出来就会写小说的。 于是,在不少实体作家内心的虚荣得到满足和慰藉的同时,为了表示前辈对晚辈的爱戴,他们不约而同的转发了许意的那篇长微薄,并用长者的身份点评几句。 什么“虽然通篇不错,但还需努力”,“人生是漫漫的旅途,奋斗是这场旅途的风景,相信风雨之后是彩虹。”又或者是什么“少年强则国强,不需要太伤感”。 其中也有人不走寻常路,开始对许意发表的长微薄来了场感同身受,但不管怎么样,所有人都在表达一个意思:老子心理平衡了! 在这些实体作家发表这些言论并且自找台阶下的时候,他们是不会看到屏幕后面,许意脸上胜利的微笑。 前世,这篇感言许意很喜欢,这也是他重生以来复制的作品中唯一没有使用系统的文稿,不过区别在于,前世他只是拿着手机满足下自己内心的小文青,而现在,他是用来堵住那群实体作家们的嘴,顺便打下同情牌。 “人呐,始终存在劣根性。”长叹口气,许意关了电脑去和周公幽会。 而许意没看到的是,在他关掉电脑的刹那,网络上,硅谷永夜转发了他的那篇感言,并在评论里写了八个字:“读书太少,想得太多。” 和那些实体作家相比,硅谷就像是一座里程碑,他的话不论是在哪儿都是有分量的。 原本一边倒的微薄在硅谷转发评论后又掀起了不小得热潮,不过这些许意都没看到,他今天可要早早休息,明天还得去学校报道。 第(2/3)页